众神飞翔
发表于 2019-2-22 16:40
为你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的样子而鼓掌,但是,特别讨厌你骨子里深藏的民族自卑感。不要动不动就说国内怎么样
沉默之沙
发表于 2019-3-2 13:56
众神飞翔 发表于 2019-2-22 16:40
为你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的样子而鼓掌,但是,特别讨厌你骨子里深藏的民族自卑感。不要动不动就说国内怎 ...
我从来不因为自己的国际和种族属性感到自卑,我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到了异国他乡,大部分情况都同国内有很大区别,也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有对比是很正产的事。
而在这点上,我向来都是敢想敢说。
社会有问题,不能说,不敢说,
要么动则就上升到“爱国”或者“民族自尊心”的高度来阻止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这才是最奇怪的事。
而这恰恰就是国内最大的问题所在。
沉默之沙
发表于 2019-3-4 11:47
dongyiheng 发表于 2018-12-14 04:10
一口气看完,不得不佩服楼主坚韧的意志,为了孩子与家人过得更好而破釜沉舟迎难而上,男人就该像你这般活着 ...
谢谢!
沉默之沙
发表于 2019-3-4 13:20
因为繁忙的工作,自己每天早出晚归,极致的时候累得像条死狗,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更新,这一扔就是将近半年。最近因为双手的旧伤复发,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又选择回国治疗(后面会提到这里的医疗和中医),所以从三月开始就不上班了,又正好多出了空余时间可以再度更新。
半年的工作和生活,让自己开始逐渐接触和了解到了加拿大本地生活和华人圈的方方面面,也慢慢让自己对将来有了清晰的认知和定位。
先从这个行业说起。
在加拿大,有大量的新、老华人移民都从事着餐饮相关的行业,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行业圈。而开餐馆,更是众多大陆新到土豪移民投资项目和解决移民限制套件的首选。因为加拿大政府在逐渐加大对投资移民的门槛,而像萨斯卡通这种中小型城市的商业已经处于饱和的状态,所以很难让前仆后继而来的中国投资移民寻找到更好的投资项目,所以中餐馆就成了很多人的必争之地。
在国内,从事餐饮行业就是异常辛苦的工作,而在这里,情况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里的中餐馆,每天的工作时间基本都在十个小时以上,有甚者能达到十二个小时。大多都是每天11点开门营业,晚上九点打烊,每周休息一天。因为人工成本高昂,所以餐馆老板都在最大限度的情况下压缩各类经营成本,人员配备也都限定在最低的程度。国内餐厅里分工明确的人员配置在这里都是不存在的事情,一个人至少要顶两到三个人的工作,因而工作量是极其饱和的,这也让很多想要以此为生,在国内养尊处优的土豪投资移民们难以承受。而餐馆老板为了节省开支,都是使出十八班武艺各显神通。有雇佣包庇非法移民的,有违反法律不按政府规定支付薪水的,有违规克扣员工小费的(我不想点名了。加拿大法律保证了所有涵盖人工服务的工作有收取小费的权利,以此来弥补从业人员收入不足的现实。其实也算是转嫁雇主的用工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平衡社会贫富差距做出的巨大努力。法律规定小费最低不低于消费金额的10%,上不封顶,一切取决于自愿,而这已经成为了独特的北美小费文化和行业规则。谁要是接受了服务而不给小费,那就等着被人鄙视的眼光吧,甚至有可能会被对方强制性要求支付。对白人而言,你接受了他(她)的服务而拒绝支付小费,就是对他(她)最大的侮辱和否定。当然,心理强大的华人总是能做出一些惊人之举,当然也包括一些其它族裔,但这类人群的中坚力量始终都是华人。另一方面,对而聪明的中国老板而言,尤其是新的投资移民老板,总是有各种办法和理由来克扣员工的应得小费。想想也是哈,服务人员每个月的小费甚至能超过工资,多的能拿到2000——3000加币,就这么给出去了,想想都肉痛啊。哈哈)
所以很多人宁肯选择送餐、快递、超市理货员等其它低薪资、工厂打工的体力活儿,都不愿选择餐馆的工作(其实深层次的原因都是因为语言问题,因为语言障碍而无法找到更好、更合适的工作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以至于能顺利找到工作都成了一件值得欢欣鼓舞的事,毕竟在这里国内的老本五倍缩水用得心痛加肉痛)。
这些现象虽然跟加拿大当地的法律法规完全相抵触,但在华人从古至今“吃苦耐劳”的种族天赋加持之下,一切都不是“问题”,毕竟“活下去”才是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不变的坚持和真正的“信仰”。所以从事餐饮行业工作,也成了很多来到新来乍到,在难以找到与国内相对口的专业或其它适合工作情况下的不情之选。
而这些在国内身份是中产、企业主、政府公务员等身份的国人,到了这里都不得不转变心态,从事在国内不可能从事的职业,也是一件很耐人寻味的事。而即便如此,还是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的想要冲出国门,也是一件值得深思和玩味的现象。对比其他国家移民以社会中下层、难民居多的情况而言,中国流失的往往都是社会中产阶级和各行业的精英,要么就是富人,这同全球其他国家的移民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算是很大的一个中国特色。(扯远了,扯远了...)
我见到了不少在这里把自己彻底清空,一切从零开始,努力把自己融入当地文化,学习、吸收新知识,狂热学习语言,充分利用政府针对新移民的各项免费培训和服务措施,想尽一切办法再接收新技能的自强者。也看到、听到了更多依旧带着国内思维和习惯,把自己限定在华人圈,拒绝一切加拿大本地的文化和新事物,放弃自我提升的机会,重度排斥英语环境,甚至宁肯学习粤语都不学英文的固执者。更有甚者,移民加拿大十几二十年,学得一口流利粤语,而英语依旧在ABC徘徊的也大有人在。
在这里,有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和人生新开端的人,也有满怀着失意退回国内的,还有更多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形形色色,不一而具。但如果要我找一句话来描述形容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心之所向,家之所在”最能代表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扯太远了......
漫长的冬季(每年从十月开始第一场雪,一直到次年的四月底冰雪消融),让很多人对加拿大又爱又恨。
因为语言、文化和饮食习惯的诸多差异,还有包括对就餐环境的建设,软硬件投资,服务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真正能让白人和其它国家移民接受的中餐馆可谓是凤毛麟角。白人视中餐馆为不够卫生,服务水准底下,档次低廉的“快餐式餐饮”,而当地华人又在埋怨难以找到适口的正宗中餐馆,这里的中餐行业就处在这样的夹缝和怪圈当中挣扎求存,而当地两家专营粤式早茶的中餐厅则跳出了这个怪圈,一直是宾朋盈门,规模也是越做越大。但最后依然逃不掉被其它急功近利,赚钱心切的同行肆意剽窃模仿的下场,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这里所有的中餐馆同质化极其严重。对于菜品的原创和研发,在这里似乎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这里的厨师,绝大部分都是并未受过专业训练而半路出家,甚至是先前从事跟餐饮风马牛毫不相关职业的华人在充当。很多都是先在当地的中餐馆卧底,从最基础的洗碗、打杂开始,学个一年半载,基本把应付当地白人那套学会后,就跳槽另起炉灶,要么从洗碗工摇身一变成为上灶师傅,要么干脆就成为新餐馆的老板兼厨师。经营个一两年,移民限制条件一解除,就立马打掉餐馆远走高飞,去到温哥华、多伦多这样的大城市开始享受“资本主义生活”,而餐馆则继续有新到而来的接盘侠们接手,如此循环往复。而能长久安心经营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除了两三家二三十年前,甚至更早登陆的第一代老移民开设的专做本地白人生意的“中餐馆”是例外。
正因为存在着这样的行业大背景,所以也就很难要求这里的中餐馆能像国内的中餐一样做到血统正宗,而那些第一代的华人移民,用他们的方式也早早的为“中餐”二字定下了基调。在这里,中餐无外乎给人的感觉都是随便糊弄,应付“鬼老”老的。那些油炸后裹上酸酸甜甜酱汁的变种,比如什么“姜汁牛肉”、“酸甜鸡”、“柠檬鸡”,然后是各种黏黏糊糊的炒面,外加各种换汤不换药的炒饭,再配上炸鸡球,油炸越南春卷,油炸馄饨之类油炸品和炒杂蔬,就构成了这里中餐的行业标准和主旋律。
这些就是这里中餐的“主旋律”,其它更有碍四川人观瞻的,我都不好意思放出来。但毕竟这里是加拿大,适合当地市场的,就是合理的存在,改变是必须的。
而我这个从国内而来的,有着科班背景的“真厨师”,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这里的异类和搅屎棒。我能受到同事什么样的对待,就是不言而喻的事。
从第二个月开始,我基本就处于被孤立和各种刁难压制的情况当中。万幸的是,至少我工作的“富贵楼”老板还算“思想端正”,也很清楚他自己要什么。所以我多少还能得到来自于他和老板娘的各种支持和力撑,也才有机会让我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来。就这点而言,我真的很感激他,虽然他也只是想最大限度的利用我的专业优势,大家各取所需而已。
如果没有老板的坚持,我不可能弄出这些相对而言还算“资格”的川菜来,特别是四川红油。可以说,在这儿估计找不出第二家来。
而如果没有这一切,我也不可能在后来的亚洲之星电视台搞的全加拿大中餐馆评选当中为老板拿到“最佳川菜餐厅”第三名。但反过来说,能在工作半年不到的时间里拿到这个奖,也算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回报了。为了“维护”其他两位东北菜师傅和粤菜师傅的“自尊心”,我让老板就不要在餐馆内提这个事了,就当没发生过而已。
入门门槛低,劳动密集性,缺乏足够的工作福利保障,超长的工作时间和面对雇主的多方压榨,一直是中餐行业的“标签”,即便是在北美也依然无法改变。
能感到平衡点的,就只有厨师的薪资水平还算是相对较好的职业,至少高出其它普通职业,例如收银员、卖场销售、公交车司机等基础职业不少,但距离中产的收入又遥不可及。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在我看来,尽管辛苦,但得益于加拿大良好的社会福利和低廉的生活成本,只要能吃苦耐劳,其实还是能生活的很好的。而要饿死在加拿大,在强大的政府福利保障制度之下,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当然,我从来没有,也不敢有如此跌破底线的无耻和放飞自我的勇气。
其实生活在哪儿都是一样,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自然就有争斗。但我唯一想不明白的就是,为什么国人永远参不透互利共赢的道理,而非要搞个你死我活?千百年成王败寇,势不两立的思维几乎是永久性的刻画在我们这个名族的基因之中,也一直是华人群体的一个魔咒。对比同样是移民大国的印度族裔和菲律宾以及其它东南亚族裔,我们更多的是把精力消耗在了无止尽的内斗之上,而难以像他们一样团结一致,除非是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和外部威胁才会爆发出惊人的一致性和团结力来,难道当真是一个可以共患难而无法共安稳的族裔?
而我来到加拿大,并不奢望能同谁成为莫逆之交,更未曾想过要去取代谁,让别人无路可走。我仅想发挥会出自己的专业特长,能让一家人在这里安身立命,为自己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出路,仅此而已。
不管怎样,生活终究要继续,自己的肩上还承担着妻儿老小的未来...
工作之余,兼职的代购还是要搞,毕竟生活不易,能赚一分是一分。COSTCO物美价廉的好货永远都那么受欢迎...
休息的时候,能和朋友一起吃顿饭,就是足够幸福的事情...
沉默之沙
发表于 2019-3-6 13:55
12号就又将回国,继续修理我这双毛病不断的胳膊。
自然又少不了为亲朋好友购买各种保健品,这次连吃喝的朋友也加入了扫货的战场。{:lol:}
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行李箱,半箱子都是别人的。
不过在代购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些窍门,所以现在准备开始接受各类指定品牌的服装代淘。
只要花费足够的时间来慢慢淘,这里还是能淘到很多不错的东西,例如今天就挑出了一件阿玛尼的休闲POLO衫,价格只有不到500人民币,性价比可以说是爆棚。其他品牌,比如拉夫劳伦、POLO拉夫劳伦、CK、TOMMY、李维斯、哥伦比亚等,很多款式价格基本都只相当于国内一半左右的价格,越是高端品牌,价格差距越大。最关键的,是绝对不存在仿冒品。
最后花了三个小时,帮我哥和我嫂子一口气淘了十件,基本都是POLO,CK,TOMMY的,总价不到3000元,国内一件POLO的连帽衫价格就是1000好几,两口子嘴都笑烂了。
自己好像对自己的这个兼职越发有信心了,今后变成专职或许都不是可能。不管怎么样,就当自己给自己备选的一条退路吧。
希望今后自己的加拿大枫叶代购能给有需要的朋友提供更多更好的加拿大及北美优品。
liutui
发表于 2019-3-25 15:27
追一年多了!
沉默之沙
发表于 2019-3-26 11:30
liutui 发表于 2019-3-25 15:27
追一年多了!
我也写了一年多了
沉默之沙
发表于 2019-7-12 02:42
从2019年3月回国,为了治手肘的网球肘炎,足足待了四个月。
一直等到儿子幼儿园毕业,一家人才又在7月踏上了返回加拿大的旅程。
期间餐馆老板不停地跟我进行联系,生怕我去了就不再回去上班而是跳槽,甚至主动提出问我有何要求。这倒是让我深感意外,铁公鸡也要准备拔毛了!
后来在超市购物,遇到了之前的那个东北师傅,一聊才知道原来在我回去的四个月时间里,餐馆的生意一落千丈,惨淡到了甚至一天只有一桌到两桌人来就餐的程度,全体都在打苍蝇。因为这个东北前老板跟现在的老板结下了太多的梁子,正巧现老板刚好解除了移民条件,拿到了合法身份,所以是毫不犹豫的开掉了他。
在跟我聊天的全部时间里,这个奇葩化身成了受冤的小媳妇,各种倒苦水,各种埋怨,他似乎已经忘了在我刚去的时候他唆使着其他人把我朝死里整的事儿了。
而我对他的看法只有四个字——自作自受。
挖坑让别人来接盘你已经做到休克的餐馆,成功脱身,还能继续留在餐馆拿工资,不仅不感恩,反过来却在里面各种日怪,把新东家往死里整,还要吃拿卡要装大爷,手脚还不干净。
德不配位,技不傍身,你不死就太没天理了。
正好遇到加拿大本地樱桃大量上市,价格实在是可爱。一袋两磅,可以吃两三天,国内根本不敢碰。
到头来,这个奇葩压根还没觉得自己有问题,错的都是别人。老板是骗子,合伙人是傻逼,整个世界就你最清醒。
人品,贴地飞行......
而这就是华人的世界,也是吃人的江湖......
回来以后,就是各种大开杀戒,正好赶上了吃樱桃的时候。对比国内,加拿大低廉的生活物价和成本,让“吃”这个使中国人千百年来人人头痛的事变得不值一提。
老板在后来告诉我,他确实是已经解除了移民条件,但还是希望能继续把餐馆做下去。
鉴于之前的经营状况和难以言说的团队,加之合伙人的离去,导致他也不得不选择刮骨疗伤。
既然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那我是不是也就可以谈谈工资待遇的问题了?
再像之前那样的性价比,估计全萨斯卡通都很难找出第二个人,老板自己也心知肚明。
工作的问题不用去担心,工资看着也能再有增加,心里最大的石头也就落地了。
接下来就要开始寻找新住处,毕竟带着孩子,情况和之前已经不同了,还是得有个像家的窝了。
就用一周时间来找合适的公寓,慢慢比较确定吧。
临时新家院子后面就是学校和社区公园,有很大一片绿地,每天的夜跑场所也完美解决了。晚上十点,社区街道空无一人,天却亮的像国内的傍晚七八点。
期间也抽空,带着老婆孩子一起搞了次徒步,小家伙在河边光脚踩水高兴得屁颠屁颠。
加拿大的休闲娱乐也确实“性价比”,除了给油费,基本就很难再有额外消费支出了,都是纯天然的娱乐方式,纯天然到你想找地方吃中午饭都是个大问题。
七月的加拿大,油菜花才开始大片大片的盛开。开出市区外,目之所及的都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和蓝天。加拿大的广袤一览无余。而保护区的荒野,则显露着野性加拿大的勃勃生机。
后面还有餐馆全新再开业,所有菜单要全部重来,人员配合也得重新磨合。接下来,还要在九月再搬一次家,解决孩子的疫苗补种和检查,寻找合适的幼儿园,教育局注册,重新申请牛奶金,老婆的英语学习重新注册报名等乱七八糟的事情。
生活在哪儿都不容易,而人生就是这样不停的折腾,但也在折腾中才能听见自己清晰的心跳。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葡萄树
发表于 2019-7-23 23:50
楼主你好,我给你发了站内消息,关于移民的事我和我老婆已经想了很多年了,有些问题想咨询你一下。
希望你看到能回复我,非常感谢!
沉默之沙
发表于 2019-7-24 08:39
葡萄树 发表于 2019-7-23 23:50
楼主你好,我给你发了站内消息,关于移民的事我和我老婆已经想了很多年了,有些问题想咨询你一下。
希望你 ...
已发微信好友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