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吃喝新鲜事 优惠早知道
X扫一扫,关注吃喝微信订阅号

吃喝玩乐网官方微信订阅号:
成都吃喝玩乐网

  • 无缝对接网站,实时在线,热闹无边
  • 新鲜讯息推送,及时送达
  • 福利折扣优惠送送送
  • 微信里的吃喝玩乐
X扫一扫,关注吃喝微信服务号

吃喝玩乐网官方微信服务号:
吃喝玩乐网

  • 无缝对接网站,实时在线,热闹无边
  • 新鲜讯息推送,及时送达
  • 功能强大的福利折扣优惠活动
  • 微信里的吃喝玩乐
楼主: 不令兄

[其他] 色即是空,到底是啥意思?

 
不令兄
UID 1249595
 楼主| 发表于 2025-3-14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绵阳市 电信

我看到有人回贴说老马很厉害,应该就是您吧,
易学老马
UID 1221
发表于 2025-3-14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乐山市 电信
不令兄 发表于 2025-3-14 13:53
一悟成佛,其实是六祖的方便说,不是究竟说,是从理上来讲的,不是事上,六祖悟了,找到了真心,也只是入 ...

末法时代,这个认识也非常难得了!
易学老马
UID 1221
发表于 2025-3-14 13: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乐山市 电信
不令兄 发表于 2025-03-14 13:54
我看到有人回贴说老马很厉害,应该就是您吧,

就一介凡夫,知足常乐!
岂能说厉害,
转弯摩托车
UID 1227369
发表于 2025-3-14 21: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电信
不令兄 发表于 2025-03-14 12:09
喝友谦虚了,如果没有深入经典和佛理,有这番认识,已经很了不起了。

从佛法的角度来讲,唯物主义是极大的邪见,害了很多人,这也是众生无明的共业所致,无可奈何。

因为唯物主义,所以一死百了,否定了因果,善恶不彰,失了良序到是小事,更大的问题是,不知生命的由来,不得解脱,永远在生死中流转,在生生死死中,受苦无量。

因为有生死,中间就有种种苦,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死的问题,彻底解脱。对于生死,其实众生是不知的,也不知道要如何离苦得乐,更不知要如何超越生死,打个比如,人死以后会发生什么,真的成为空无吗?还是灵魂不灭? 这些问题,只有佛法中才有正确答案,而且是可以验证的。

俗事中的好父亲,好儿子,或者安身立命,修身治家下,这个层次几乎不在佛法的讨论中,因为全是俗务,而且是对俗事有很深重的执重,才会有这种立论,因为不论你是开国大将,还是凡夫一个,富甲天下,还是衣衫褴褛,都是生死流转,只是因为造了不种的业,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和解脱完全无关。

佛法的境界实在太高太高,误解的人也极多,像胡适这种断灭论,南怀瑾这样错解佛法的外道,甚至写了楞严百伪的吕澂,居然可以成为大众眼中的大师,说明真的是末法,五浊恶世的众生,无明之极啊。

佛法高妙。
金刚经中,佛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由此看,佛反对极端,且不认为法有形。为菩渡众生,方便传法,方有说法。法的“有”与“无”,为相对概念,对于大根器者,“有拈花一笑,不可说之妙”,对于普罗众生,则本着慈悲为怀,度化苍生。

“生”与“死”,非绝对概念,是为相对而言,若执着于绝对,按照能量守恒,那么身死后其肉身组成部分,仍幻化为碳,水等各类分子原子,难说其物质绝对消亡。

由“生死”,望“有无”,看“色空”,都是在相对的角度来说明这一事物。若追求于说清道明,则悖论于佛法中的“空”这一表达。法无常理,佛无定身,去执方能“见空”,“悟空”而得道,“空无”二相,相辅相成,并不矛盾。

能提高修为,证得正果,就是好法门,无优劣之分,无快慢之虑。

胡适,新文化运动发起,让文化与语言相映照,对于中文的应用化与普及化,有莫大作用。《中国佛学史》,从历史发展的视角,阐述佛教这一门学问
,少有夹杂主观偏见,对于佛学弘扬,也不失一种方式。

南怀瑾,从老庄至孔孟,到释迦,圆融贯通,相互印证,彼此借鉴,解经剖义,也算佛家提倡的智慧法门吧。

离苦得乐,是人生追求,有求则有欲,而欲望本身也是一种远离“空无”的形式,其性质与“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的初衷,背向而驰。

法门万千,证者得极乐。
无论六祖“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亦或李白诗中“铁杵磨成针”的渐悟,还是心学中的“知行合一”,道家文化中的“修身养性”,以及现代科学提倡的“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都算是用自己的方式,阐述并表达追求“终极”这一目标。也即佛家讲“不入六道轮回”,彻底解脱。学说不分对错,高下,也无拙劣。

佛学深邃,佛陀也非常人,有可能其在菩提树下“成佛”时,所看到的,远非我等凡人眼中之世界,故才有“空与无”的极端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强调远离“贪嗔痴”,不执念,以无对有,以一对万。通过人间能理解的事例与言语,引导人们认清事物本质,放下凡间苦乐,证得大圆满。

站在“现”世界,当“生与死”出现时,可能很难说清,死后如何?灵魂何去?但跳脱出当下,站在更高维度的境界来看,可能死后并不死,会以新的形式在新的世界继续存在,当脱离“轮回”桎梏,因缘烦恼,自然中断。

喜乐一天,也是修行,
善待家人,也是修行,
勤恳诚实,也是修行,
平凡安住,也是修行,
修行之中,佛有大智,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不令兄
UID 1249595
 楼主| 发表于 2025-3-15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电信
转弯摩托车 发表于 2025-3-14 21:06
佛法高妙。
金刚经中,佛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由此看,佛反对极端,且不认为法有形。为 ...

道友费心了。

本来发贴是想结个善缘,看了您回复,末学试着分享下佛法的脉络和核心,供您参考。

佛法出现在人间,是佛在天界观察众生得度因缘成熟,所以示现八相成道,世间方有佛法,佛法出现以后,会经历四个时期,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法灭。

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有说五百年),末法一万年,然后法灭,众生不闻佛法。

了解这几个时期,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知道这个大前提,才知道现阶段佛法界的整体状况。

非常不幸的是,现在是末法时期,末法的特点就是邪师邪见,如恒河沙!!也就是说,遍地都是邪见,处处可见邪师,所以绝大部分人所听闻到的佛法,99%的人所学其实都是错的,并不是佛所说的真正意思。清晰深刻的认识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很重要,当然也很难,因为大师几乎都教导说,不要去分别对错,当你分别的时候,就是分别心,落在对错两边了。加之众生心性刚强,从无始以来邪见就很深重,难以转变。所以在末法时代,能听闻到真正的佛法,永远都是少数。

分享完这个大前提,我们来探讨下佛法的真义。

佛法是佛陀教导众生如何成佛之法,成佛的理论与方法在佛陀示现涅槃以后,被记载下来成为经典,所以如果要修学佛法,就必须依靠经典,同时依靠佛的护念,还要依靠实证佛法的僧宝,这就是三皈依,学佛的第一步,比较难的是对经典义理的了解和对真正僧宝的判断!

对于经典来讲,特别是第二和三转法轮,文字的真义绝不是字面意思哪么简单,绝对不是。所以佛陀涅槃时交待弟子要四依,依义不依语,同时要依靠实证佛法的善知识,因为只有善知识才能真正懂,就算一个字不认识,但只有经文一拿出来,就知道在说什么,比如六祖,当代的广钦老和尚,这些开悟的人,才能真正懂,如果不依靠这些善知识 ,用自己的情解思维 ,或者自已琢磨,自以为“是”,几乎无一例外的错会,六祖况且需要五祖为他讲解金刚经,何况现在末法学人的根器?除非你是大菩萨乘愿再来,可以自参自悟。

就拿这句经文来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如果你依文解义,就会把这句经文当成在讲一切法空,再差一点,就会觉的佛经很多地方相互矛盾,前后说法不一,某个密宗有名的大师不就是这么讲的吗? 但这句经文真义讲的却是法身,法身就是人人都有的真心如来藏 ,也就是第八识,也就是阿整耶识,第八识无形无相,没有色身,没有嘴舌,它不分别,也不作主,它离意识的种种分别,它不分别大与小,黑与白,它是离两边的,它的体性是中道的,从它的境界来讲,没有愚和慧,没有高与下,没有佛与众生,所有相对的概念从法身的境界来看,统统都无,所以心经中说,无智亦无得,但这些经文讲的是法身境界,并不是意识心, 多少佛子把这个境界当成了意识要修成的境界,所以教导说不要去分别美丑,正邪,可谓冤枉之极,所以二转法轮般若经典说它是非心心,无分别心,无住心,无为心。。。这个心从来不说法,说法的是应身佛啊,应身佛说法49年,但法身佛何曾说过法,一字也无,所以从法身第八识的角度讲,它根本就没有说法,但你从文字读的出来佛陀是在讲法身吗?佛法界有几个人把这个真义讲出来了?,几乎无一例外都在依文解义! 而且法身不生不灭,常住不坏,性如金刚,所以才叫金刚经,经名就已经讲了这部经的主题,哪些把金刚经讲成一切法空的人,比如南怀瑾,还真是应了末法之景,众生盲目崇拜,一盲引众盲,可谓三世佛怨,

佛陀开示真心的体性,目的就是要佛弟子去找到这个真心,成为真正开悟的实证者,也就是法华经说的开示悟入,而不是学一堆佛法名相,至于如何找这个真心第八识,佛陀又开示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个地方见如来,同样是见法身如来,意思就是开悟明心,告诉佛弟子六根六尘六识全是生灭法,千万不要把生灭的五蘊当成是法身如来,法身不在十八界中,因为十八界是生灭法,法身是不生不灭之法,体性不同,请问,离开十八界,真心在哪里? 对于众生来讲,简直比登天还难,因为十八界就是我们天天能接触到的法,离开十八界,另外去找一个真实存在,又无形无相的心,这要怎么找? 哪些佛学院或者大学的佛学研究者,就算把大正藏读上几遍,翻烂了也无用,如果不依靠已经开悟,已经找到法身的菩萨的指点,想要自己去摸索,几乎没这个可能 ,

找到了法身,也就是真心,也就是开悟以后,才算是入了佛法的大门,接下来才算是真正开始内门修道,从十住位到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妙觉,最后成佛,从凡夫到成佛,要经历52个阶位,三大无量劫,可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而这整个过程都要依靠这个法身,依靠它的清净体性来修正意识意根的染污体性,直至最后究竟清净,这才叫修行。脱离了法身来讲修行,都还在资粮位,积累见道的资源而已。正如五祖所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还在门外,积累开悟所需的条件。

所以佛法之深,远远超过众生的想像,对于佛法的核心第八识,学人几乎是茫然无知的,经典的真义,背后是有密意的。所有寻找真正开悟的善知识,依于善知识修行,才是学佛最要的事,只不过学人在选择善知识时,大部分都是看表相,有没有大名声,是不是出家人,有没有大道场。。。。不能从法义上去真正去探究,离道远也,不过这也是学佛过程中必定要经历的过程。个人建议修三福净业,为值遇正法作积累福德上资源,因为“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 要信受真心是实法,不是虚法,不是一切法空,需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所以千万不可把经文中讲法身如来藏的体性,讲法身自住的境界,套在意识心上,不然真的三世佛怨,而现在的哪些所谓的大师,落处几乎都在这里。成为戏论者。


悲也。呜呼!

转弯摩托车
UID 1227369
发表于 2025-3-15 22: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电信
不令兄 发表于 2025-03-15 18:18
道友费心了。

本来发贴是想结个善缘,看了您回复,末学试着分享下佛法的脉络和核心,供您参考。

佛法出现在人间,是佛在天界观察众生得度因缘成熟,所以示现八相成道,世间方有佛法,佛法出现以后,会经历四个时期,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法灭。

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有说五百年),末法一万年,然后法灭,众生不闻佛法。

了解这几个时期,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知道这个大前提,才知道现阶段佛法界的整体状况。

非常不幸的是,现在是末法时期,末法的特点就是邪师邪见,如恒河沙!!也就是说,遍地都是邪见,处处可见邪师,所以绝大部分人所听闻到的佛法,99%的人所学其实都是错的,并不是佛所说的真正意思。清晰深刻的认识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很重要,当然也很难,因为大师几乎都教导说,不要去分别对错,当你分别的时候,就是分别心,落在对错两边了。加之众生心性刚强,从无始以来邪见就很深重,难以转变。所以在末法时代,能听闻到真正的佛法,永远都是少数。

分享完这个大前提,我们来探讨下佛法的真义。

佛法是佛陀教导众生如何成佛之法,成佛的理论与方法在佛陀示现涅槃以后,被记载下来成为经典,所以如果要修学佛法,就必须依靠经典,同时依靠佛的护念,还要依靠实证佛法的僧宝,这就是三皈依,学佛的第一步,比较难的是对经典义理的了解和对真正僧宝的判断!

对于经典来讲,特别是第二和三转法轮,文字的真义绝不是字面意思哪么简单,绝对不是。所以佛陀涅槃时交待弟子要四依,依义不依语,同时要依靠实证佛法的善知识,因为只有善知识才能真正懂,就算一个字不认识,但只有经文一拿出来,就知道在说什么,比如六祖,当代的广钦老和尚,这些开悟的人,才能真正懂,如果不依靠这些善知识 ,用自己的情解思维 ,或者自已琢磨,自以为“是”,几乎无一例外的错会,六祖况且需要五祖为他讲解金刚经,何况现在末法学人的根器?除非你是大菩萨乘愿再来,可以自参自悟。

就拿这句经文来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如果你依文解义,就会把这句经文当成在讲一切法空,再差一点,就会觉的佛经很多地方相互矛盾,前后说法不一,某个密宗有名的大师不就是这么讲的吗? 但这句经文真义讲的却是法身,法身就是人人都有的真心如来藏 ,也就是第八识,也就是阿整耶识,第八识无形无相,没有色身,没有嘴舌,它不分别,也不作主,它离意识的种种分别,它不分别大与小,黑与白,它是离两边的,它的体性是中道的,从它的境界来讲,没有愚和慧,没有高与下,没有佛与众生,所有相对的概念从法身的境界来看,统统都无,所以心经中说,无智亦无得,但这些经文讲的是法身境界,并不是意识心, 多少佛子把这个境界当成了意识要修成的境界,所以教导说不要去分别美丑,正邪,可谓冤枉之极,所以二转法轮般若经典说它是非心心,无分别心,无住心,无为心。。。这个心从来不说法,说法的是应身佛啊,应身佛说法49年,但法身佛何曾说过法,一字也无,所以从法身第八识的角度讲,它根本就没有说法,但你从文字读的出来佛陀是在讲法身吗?佛法界有几个人把这个真义讲出来了?,几乎无一例外都在依文解义! 而且法身不生不灭,常住不坏,性如金刚,所以才叫金刚经,经名就已经讲了这部经的主题,哪些把金刚经讲成一切法空的人,比如南怀瑾,还真是应了末法之景,众生盲目崇拜,一盲引众盲,可谓三世佛怨,

佛陀开示真心的体性,目的就是要佛弟子去找到这个真心,成为真正开悟的实证者,也就是法华经说的开示悟入,而不是学一堆佛法名相,至于如何找这个真心第八识,佛陀又开示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个地方见如来,同样是见法身如来,意思就是开悟明心,告诉佛弟子六根六尘六识全是生灭法,千万不要把生灭的五蘊当成是法身如来,法身不在十八界中,因为十八界是生灭法,法身是不生不灭之法,体性不同,请问,离开十八界,真心在哪里? 对于众生来讲,简直比登天还难,因为十八界就是我们天天能接触到的法,离开十八界,另外去找一个真实存在,又无形无相的心,这要怎么找? 哪些佛学院或者大学的佛学研究者,就算把大正藏读上几遍,翻烂了也无用,如果不依靠已经开悟,已经找到法身的菩萨的指点,想要自己去摸索,几乎没这个可能 ,

找到了法身,也就是真心,也就是开悟以后,才算是入了佛法的大门,接下来才算是真正开始内门修道,从十住位到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妙觉,最后成佛,从凡夫到成佛,要经历52个阶位,三大无量劫,可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而这整个过程都要依靠这个法身,依靠它的清净体性来修正意识意根的染污体性,直至最后究竟清净,这才叫修行。脱离了法身来讲修行,都还在资粮位,积累见道的资源而已。正如五祖所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还在门外,积累开悟所需的条件。

所以佛法之深,远远超过众生的想像,对于佛法的核心第八识,学人几乎是茫然无知的,经典的真义,背后是有密意的。所有寻找真正开悟的善知识,依于善知识修行,才是学佛最要的事,只不过学人在选择善知识时,大部分都是看表相,有没有大名声,是不是出家人,有没有大道场。。。。不能从法义上去真正去探究,离道远也,不过这也是学佛过程中必定要经历的过程。个人建议修三福净业,为值遇正法作积累福德上资源,因为“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 要信受真心是实法,不是虚法,不是一切法空,需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所以千万不可把经文中讲法身如来藏的体性,讲法身自住的境界,套在意识心上,不然真的三世佛怨,而现在的哪些所谓的大师,落处几乎都在这里。成为戏论者。


悲也。呜呼!

受教!

就“色与空”,“有与无”,继续探讨!

三身佛,法,报,应。法身为佛法根源,报身为智慧显现,应身为机缘应化。

佛法慈悲,化众生,不拘泥形式,不分空间国界,无论湿生卵生胎生,均有佛性,即便一阐提之人,也未放弃。向善向好,离苦得乐,是大智慧。弘法中使用凡俗理解的语言,对法有诸多表述,各类名词定义,都在于能让法融于心。漫长历史中,形成各家各宗,有法的归识,也各有义理解读的侧重。但,万法归宗,不脱离“苦集灭道”真谛。

世上苦诸多,修行法门各不相同,能够渡众生,达极乐,就是好法门。前往彼岸,渡船万千,到达彼岸是目的,使用什么工具“渡”,则因人而异,因地制导,方法无高下,进度有快慢。渡船工具是有形,彼岸浩瀚,无以形容,大至极,则为无形,故“有无”并非绝对。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太极两仪中一生二,二归一也是对于极致无穷的表述,事物在一定维度中,体现出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特性,事无绝对,方**亦如此。

“有”是相,学习过程中,是可接触的方式,教义,理论,是工具。
“无”是岸,进阶过程中,到达境界后开启新旅程,“有”“无”的初点,“无”是“有”的段落。

“有与无”,“色与空”,属方**,学习理解的工具,是通向彼岸,最终脱离轮回的方式与渡船。如果把“无上正等正觉”作为追求,那么求学过程中的法理剖解,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绝对好,也没有绝对错,大根之人驾快船,慢器之人走坎途。发心正,永向前,若干世后,可到彼岸。

佛法奥妙,义理精深,逻辑严谨。历代大德,呕心沥血,弘佛传法。信者得乐,不信者仍为佛光普照。

佛学渊源,众星璀璨,影响至深。胡适等学者,从历史考证,探究佛学对于世界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也是学科精神。

喜欢的,就让他生欢喜心。
不喜欢,就愿他平安喜乐。

不生分别心,不生嗔心,安住当下。用普通肉身,体会高深的法,也是一种智慧。

对佛法,心存敬畏。但根器孱弱,无缘窥真见。

对佛学,心生欢喜,其历史脉络,义理逻辑,方式方法,都值得思考与学习。即使只能管中窥豹,也觉得趣味无穷。

方向正,路远必达。
祝令兄,勇猛精进,如意吉祥!
怀揣小p
UID 274273
发表于 2025-3-16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 电信
随着一阵抽搐,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达到了贤者时刻,这就是空的意思,
不令兄
UID 1249595
 楼主| 发表于 2025-3-16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电信
转弯摩托车 发表于 2025-3-15 22:12
受教!

就“色与空”,“有与无”,继续探讨!



万法归宗,其实并非归于苦集灭道,这个误会真的有点大。说起来,又要聊到邪师邪见的危害了,大量的邪见,让很多喜欢佛法的人先入为主,以为佛法真的如哪些“名师”所说, 佛法的宗,其实是心。佛语心为宗,说法49年,其实都在讲法身如来藏,都在讲这个众生皆有的真心。

只不过这个心,很深妙,,直接开演,学人难以信受,不得已,佛陀就为分三个阶段为众生解说,由浅入深,所以初转法轮讲四圣谛,说五蘊十八界苦空无常无我,问题来了,阿罗汉灭了五蘊十八界后,如果没有一个常住不坏之法的法身,哪和断灭论外道有何区别? 正如楞严经中所说善星比丘妄说一切法空,身生入地狱一样,把法身永恒不灭这个大前提丢掉了,本质都是断灭论。

心经讲真心的境界,金刚经也是讲真心的境界,唯识增上学更是讲真心中含藏的一切种子的智慧 ,远比般若经典更深奥,初转法转也讲真心,只不过偏重于真心所生的五蘊十八界,其实哪些以为佛法全部都在讲缘起性空,核心就是四圣谛的人,你只需问他:五蘊灭了以后,从何处再出生?? 他们没有深入思维过,万法的出生处,才是佛法的核心,现象界中五蘊十八界只是所生法,有生当然有灭,可是能生五蘊的是什么东西? 能生一切法的如来藏,这才是万法的源头,诸法以它为身,名为法身。

所以四圣谛只是世俗谛,不是第一义谛,四圣谛只是佛法大海中极小一部分,并不究竟,现在佛法界的现状都是把二乘法当成了大乘法,当成了成佛之法,原因无他,就是不清楚三乘菩提的异同,不知道大乘法其实是包含二乘法的,二乘法讲现象界,讲五蘊十八界,这个并不难,但是大乘法,讲的是五蘊和一切万法的根源,哪就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要把法身如来藏彻底究竟的弄懂,需要三大无量劫 ,不像我们学世间法,学个十几二十年就学会了,大乘佛法,光是起信,光是对法身如来藏生起信心,都需要一劫到一万大劫,何况去实证找到你自己的法身如来藏,哪个需要一大无量劫的7/30,所以现在的大师,其实连五十二阶位中的十信位,都没走过来,至于 开悟明心,找到如来藏,哪是很多劫以后的事了,除非能放弃邪见,依于善知识 ,来修正先前所学的知见,建立,看话头的功夫,哪么就有机会,真为真正的万中无一的实义菩萨,正所谓,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开导令得见性。

对于抱着一切法空的邪见,不肯回归到法身如来藏为前提来讲缘起性空的学人,禅师早就明言:莫道无心便是禅,无心犹隔万重山。  

也祝道友,早日值遇正法,福慧增上,早证菩提,早成佛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9元抢购蜀仁口腔 超声波舒适洁牙套餐

99.00

蜀仁洁牙福利来了! 成人超声波全口舒适化洁牙仅需99元!

去看看

老罗贴膜团购返场 700起到手价

49.00

新一季的老罗贴膜团购来了,前档+后档+侧窗实际到手价700起

去看看

可复购 成都平原小榨菜籽油

98.00

可复购 成都平原小榨菜籽油 香浓上市

去看看

返回顶部 NewT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