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3-15 22: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四川省成都市 电信
不令兄 发表于 2025-03-15 18:18
道友费心了。
本来发贴是想结个善缘,看了您回复,末学试着分享下佛法的脉络和核心,供您参考。
佛法出现在人间,是佛在天界观察众生得度因缘成熟,所以示现八相成道,世间方有佛法,佛法出现以后,会经历四个时期,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法灭。
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有说五百年),末法一万年,然后法灭,众生不闻佛法。
了解这几个时期,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知道这个大前提,才知道现阶段佛法界的整体状况。
非常不幸的是,现在是末法时期,末法的特点就是邪师邪见,如恒河沙!!也就是说,遍地都是邪见,处处可见邪师,所以绝大部分人所听闻到的佛法,99%的人所学其实都是错的,并不是佛所说的真正意思。清晰深刻的认识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很重要,当然也很难,因为大师几乎都教导说,不要去分别对错,当你分别的时候,就是分别心,落在对错两边了。加之众生心性刚强,从无始以来邪见就很深重,难以转变。所以在末法时代,能听闻到真正的佛法,永远都是少数。
分享完这个大前提,我们来探讨下佛法的真义。
佛法是佛陀教导众生如何成佛之法,成佛的理论与方法在佛陀示现涅槃以后,被记载下来成为经典,所以如果要修学佛法,就必须依靠经典,同时依靠佛的护念,还要依靠实证佛法的僧宝,这就是三皈依,学佛的第一步,比较难的是对经典义理的了解和对真正僧宝的判断!
对于经典来讲,特别是第二和三转法轮,文字的真义绝不是字面意思哪么简单,绝对不是。所以佛陀涅槃时交待弟子要四依,依义不依语,同时要依靠实证佛法的善知识,因为只有善知识才能真正懂,就算一个字不认识,但只有经文一拿出来,就知道在说什么,比如六祖,当代的广钦老和尚,这些开悟的人,才能真正懂,如果不依靠这些善知识 ,用自己的情解思维 ,或者自已琢磨,自以为“是”,几乎无一例外的错会,六祖况且需要五祖为他讲解金刚经,何况现在末法学人的根器?除非你是大菩萨乘愿再来,可以自参自悟。
就拿这句经文来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如果你依文解义,就会把这句经文当成在讲一切法空,再差一点,就会觉的佛经很多地方相互矛盾,前后说法不一,某个密宗有名的大师不就是这么讲的吗? 但这句经文真义讲的却是法身,法身就是人人都有的真心如来藏 ,也就是第八识,也就是阿整耶识,第八识无形无相,没有色身,没有嘴舌,它不分别,也不作主,它离意识的种种分别,它不分别大与小,黑与白,它是离两边的,它的体性是中道的,从它的境界来讲,没有愚和慧,没有高与下,没有佛与众生,所有相对的概念从法身的境界来看,统统都无,所以心经中说,无智亦无得,但这些经文讲的是法身境界,并不是意识心, 多少佛子把这个境界当成了意识要修成的境界,所以教导说不要去分别美丑,正邪,可谓冤枉之极,所以二转法轮般若经典说它是非心心,无分别心,无住心,无为心。。。这个心从来不说法,说法的是应身佛啊,应身佛说法49年,但法身佛何曾说过法,一字也无,所以从法身第八识的角度讲,它根本就没有说法,但你从文字读的出来佛陀是在讲法身吗?佛法界有几个人把这个真义讲出来了?,几乎无一例外都在依文解义! 而且法身不生不灭,常住不坏,性如金刚,所以才叫金刚经,经名就已经讲了这部经的主题,哪些把金刚经讲成一切法空的人,比如南怀瑾,还真是应了末法之景,众生盲目崇拜,一盲引众盲,可谓三世佛怨,
佛陀开示真心的体性,目的就是要佛弟子去找到这个真心,成为真正开悟的实证者,也就是法华经说的开示悟入,而不是学一堆佛法名相,至于如何找这个真心第八识,佛陀又开示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个地方见如来,同样是见法身如来,意思就是开悟明心,告诉佛弟子六根六尘六识全是生灭法,千万不要把生灭的五蘊当成是法身如来,法身不在十八界中,因为十八界是生灭法,法身是不生不灭之法,体性不同,请问,离开十八界,真心在哪里? 对于众生来讲,简直比登天还难,因为十八界就是我们天天能接触到的法,离开十八界,另外去找一个真实存在,又无形无相的心,这要怎么找? 哪些佛学院或者大学的佛学研究者,就算把大正藏读上几遍,翻烂了也无用,如果不依靠已经开悟,已经找到法身的菩萨的指点,想要自己去摸索,几乎没这个可能 ,
找到了法身,也就是真心,也就是开悟以后,才算是入了佛法的大门,接下来才算是真正开始内门修道,从十住位到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妙觉,最后成佛,从凡夫到成佛,要经历52个阶位,三大无量劫,可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而这整个过程都要依靠这个法身,依靠它的清净体性来修正意识意根的染污体性,直至最后究竟清净,这才叫修行。脱离了法身来讲修行,都还在资粮位,积累见道的资源而已。正如五祖所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还在门外,积累开悟所需的条件。
所以佛法之深,远远超过众生的想像,对于佛法的核心第八识,学人几乎是茫然无知的,经典的真义,背后是有密意的。所有寻找真正开悟的善知识,依于善知识修行,才是学佛最要的事,只不过学人在选择善知识时,大部分都是看表相,有没有大名声,是不是出家人,有没有大道场。。。。不能从法义上去真正去探究,离道远也,不过这也是学佛过程中必定要经历的过程。个人建议修三福净业,为值遇正法作积累福德上资源,因为“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 要信受真心是实法,不是虚法,不是一切法空,需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所以千万不可把经文中讲法身如来藏的体性,讲法身自住的境界,套在意识心上,不然真的三世佛怨,而现在的哪些所谓的大师,落处几乎都在这里。成为戏论者。
悲也。呜呼!
受教!
就“色与空”,“有与无”,继续探讨!
三身佛,法,报,应。法身为佛法根源,报身为智慧显现,应身为机缘应化。
佛法慈悲,化众生,不拘泥形式,不分空间国界,无论湿生卵生胎生,均有佛性,即便一阐提之人,也未放弃。向善向好,离苦得乐,是大智慧。弘法中使用凡俗理解的语言,对法有诸多表述,各类名词定义,都在于能让法融于心。漫长历史中,形成各家各宗,有法的归识,也各有义理解读的侧重。但,万法归宗,不脱离“苦集灭道”真谛。
世上苦诸多,修行法门各不相同,能够渡众生,达极乐,就是好法门。前往彼岸,渡船万千,到达彼岸是目的,使用什么工具“渡”,则因人而异,因地制导,方法无高下,进度有快慢。渡船工具是有形,彼岸浩瀚,无以形容,大至极,则为无形,故“有无”并非绝对。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太极两仪中一生二,二归一也是对于极致无穷的表述,事物在一定维度中,体现出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特性,事无绝对,方**亦如此。
“有”是相,学习过程中,是可接触的方式,教义,理论,是工具。
“无”是岸,进阶过程中,到达境界后开启新旅程,“有”“无”的初点,“无”是“有”的段落。
“有与无”,“色与空”,属方**,学习理解的工具,是通向彼岸,最终脱离轮回的方式与渡船。如果把“无上正等正觉”作为追求,那么求学过程中的法理剖解,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绝对好,也没有绝对错,大根之人驾快船,慢器之人走坎途。发心正,永向前,若干世后,可到彼岸。
佛法奥妙,义理精深,逻辑严谨。历代大德,呕心沥血,弘佛传法。信者得乐,不信者仍为佛光普照。
佛学渊源,众星璀璨,影响至深。胡适等学者,从历史考证,探究佛学对于世界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也是学科精神。
喜欢的,就让他生欢喜心。
不喜欢,就愿他平安喜乐。
不生分别心,不生嗔心,安住当下。用普通肉身,体会高深的法,也是一种智慧。
对佛法,心存敬畏。但根器孱弱,无缘窥真见。
对佛学,心生欢喜,其历史脉络,义理逻辑,方式方法,都值得思考与学习。即使只能管中窥豹,也觉得趣味无穷。
方向正,路远必达。
祝令兄,勇猛精进,如意吉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