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秃鹰夺食的盛宴——解读当下的ETC乱象
熠杰
成都琴筝佳韵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财务总监
367 人赞同了该文章
自2019年8月起,地方政府强推ETC逐步引发民众不满,大量用户办理后遭遇多扣费、不显示扣费等问题,连人民日报都站出来主持公道,这场乱象的背后,究竟有什么秘密?
Part1 在谈这个事情之前,各位首先需要了解高速公路的运营是怎样一种模式。 我国的高速公路被地方高速企业高度垄断,有一个庞大的利益链条。 这些企业早在2000年前后就完成上市,诸如深高速、山东高速、宁沪高速,只要登录股票软件一查,你会看到几乎全国各地的高速公司都在此列。 最初建立股市的目的是为国企、地方性企业融资,助其脱困,这拨企业早早占好茅坑,现在还能利用上市公司身份发债,融资能力异常强大。 国家在90年代大力发展高速公路,这项决策无疑是英明的,为近二十年的经济腾飞打下了物流运输基础。 但中国地广人密,省市无数,为了便于推行,唯有让地方政府自建高速,自负盈亏,没想到这让国家高速体系支离破碎。 比如高速公路收费在不同省市,甚至某市各个路段标准都不一样; 比如高速公路收费的总额,中央无从查知,地方政府想怎么报怎么报; 比如只在出口处收费,钱财往往进错了腰包,途经的大量路段都为出口所在地的政府做了嫁衣; 比如很多路段过了收费年限还在收费; 再比如各大省市都有自己的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他们利用垄断优势把工程外包,别人负责修路,自己负责收钱,简直美滋滋。看看财务报表就知道了,高速企业的业绩出奇稳定,不管经济周期如何,始终没亏过钱,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去? 宁沪高速年度利润深高速年度利润纵观各大地区的高速企业,财报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其中深高速的财报最为可怕,在2018年暴涨148.56%的基础上,2019年继续维持44-62%的增长,这个增速超越了诸多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令传统行业老板们侧目。 深高速的业务非常单一,就是高速公路收费,百分百的纯度。 深高速业务占比一个只收过路费的企业,业绩突然暴增一倍不止,是车流量翻倍还是单位路费翻倍?显然都不是。 据公开信息查询,没有任何数据显示深圳的私家车保有量大增,大家的生活水平是线性增长的,不可能在资本寒冬的2018年突然来个飞跃,业绩增长的唯一解释只能是ETC。 如财报所示,ETC大肆推行之后,深高速营收有所增长,但幅度并不大,说明普遍涨价的情况还没有出现,媒体报道的近期偷偷涨价事件,至少没有出现在2019年的财报中。 在营收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利润增长恐怖如斯,必然是成本削减所致,那么ETC带来的人员裁撤可想而知。这种创收方式估计很多高速企业自己都没想到。 我们高速公路的运营是一种地方政府获益巨大,中央政府无从管控的体系,而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就是这实现管控的第一步。 ETC早在20年前就引入中国,1999年交通部就在广东试点,虽然国家早有安排,但下面没有动力推进,进展一直很慢,下图的场景司空见惯。 为什么2018年突然开始暴力推广,2019下半年达到高潮? 因为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发现电子车牌和网络支付要出来抢地盘了,他们再不全面铺开ETC,国家弄个全新的收费系统怎么办?公安部的电子车牌被采纳怎么办?这不是把吃下去的美味吐出来嘛,所以这一大批隶属交通部的高速企业急了。 对他们来说,银行小额账户流失到余额宝殷鉴不远,电信被微信等社交软件抢占地盘的前车之鉴也近在眼前,如果高速收费被夺走,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所以心急火燎地推行ETC,变成了一项政治任务。
Part2 实事求是地讲,ETC即便是高速公司护食的产物,它仍然是一件好事。 电子政务是大势所趋,大家去政府各部门办事都能体会到,现在办身份证、车辆扣分,都是机器处理,非常快捷,ETC可以解决一部分高速拥堵,可以精确记录车辆轨迹,可以在收费层面更智能化,这都利国利民,而且它实行统一的收支体系,将打破地方政府各自占山为王的格局。 我前边提到过这种不合理现象,比如从成都到上海会经过很多城市,无论怎么走都是固定费用,这笔钱全部交给出口所在地上海,上海是赚了,途经的地区可就亏大了,所以这笔钱如何分配是个大大的难题。 有了ETC,无数个龙门架实现轨迹记录的同时,把费用划拨到了各个区域,公平公正多了,而且每笔钱都会经过中央结算系统,地方政府收了多少钱,上面一清二楚。 但高速公司在温室里呆太久,吃了一辈子老本,大跃进式地动刀子对他们来说太难了,其业务能力早就跟不上时代,以致各种故障层不出穷。 比如近几天大家抱怨的扣费显示错误,有人见出口显示0元,以为拣了实惠,事后一查反而更贵,气得各种投诉,结果被告知客服在忙,资料不全,处理不过来,可见投诉的人多到什么程度。 这收费牛逼了有位车主4月4日出站,200元的路费被显示成770元,最初不以为然,结果4月5日收到ETC办理银行发来的扣费信息,这才走上维权之路。 4月7日,这位车主到收费站询问扣费情况,工作人员建议他拨打高速公路服务热线12122,随后热线客服又建议他找ETC开户银行,银行又建议他找收费站,两边互相踢皮球,把车主搞炸毛了。 4月8日,该先生到银行打印了《代收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单据和《信用卡交易明细》,再次确认了此次扣费,随后他又拨打12122反映。 4月9日,监控结算中心工作人员回复了他,承认有故障。 4月11日,受害者终于拿到了退款,前后耗费一周,跑了三趟,打了无数电话,终于拿回应得的570元,被平白无故制造出一大堆麻烦,来回折腾的时间和精神损失也不容忽视。 现在的高速收费以龙门架为站点,实行分段收费,每经过一个门架计一次费,每次扣费都会出现响声提示。 虽然官方表态明确,但大量车主表示:除了出入口,ETC没有任何提示。 简单概括,现在走高速会扣多次费用,前几次既不显示,也不提示,只有最终出口才会告诉你,但显示的不是汇总价格,而是最后一个门架到出口的价格,以致用户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编程功底,大家对算法没那么敏感,他们往往只能事后查询银行卡的扣费记录方知自己支付了多少钱。 据各地媒体曝光,ETC收费的故障非常多,关于计费显示不完整,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在近日做出回应,称目前在技术上还难以做到。 如此简单的技术竟被称为难以做到,这就让人很尴尬了。从算法上讲,要么把分段数据做个汇总,在出口一并显示,要么每扣一次费即时提示一次,让用户第一时间获知,无论哪一种,都是超级超级简单的事情,没有任何道理做不到。 看看美国的高速系统,ETC转发器通过网络、超市、卖场等都可购买,并且都有不同的折扣优惠,普及率在80%以上。 韩国的hi-pass系统普及率79.1%,专用车道占比70%; 日本的电子系统普及率90%。 我这么多年从没听说过这些国家的ETC有技术难题,相比人工智能、5G、芯片等高精尖的科技,几十年前就存在的ETC简直是小儿科,官方声明只能证明高速企业和交通部门远远落后于时代而已。
Part3 除了技术瑕疵引发民众不满,高速的拥堵问题也并未得到解决。 比如ETC通道和人工通道穿插排列,经常有人工车主驶入ETC通道,导致必须倒退挪出位置,造成后方交通瘫痪,而国外的ETC通道统一从左至右排列,认路很方便。 比如ETC通道短时间调整过多,从3人工、2ETC变成1人工、4ETC也就几个月的事,导致大量人工车主排长队,间接影响到其他通道。 更有甚者,广东收费站打算不再设立人工通道,未装ETC的车主将被剥夺上高速的资格。
即便是日韩欧美等发达地区,30%的人工通道也是必须的,因为民众有不安装ETC的权利,国家只能鼓励,不能强制。 为了护食,为了利益,国内的暴力做法堪称灾难。 现在推广ETC已成为银行员工的主要工作,在烈日曝晒下站高速路口拉客已成为常态,以前常有人自我调侃金融民工,用自嘲的方式减压,这下心想事成,真变成了“民工”。 四大行中高层已达到完不成任务就免职的地步,各级层层加码,下了死命令,据银行朋友表示,这一块蓝海让银行动了心思,通过绑定ETC,银行可以向大量有一定资产的优质客户开拓业务,为了抢占市场倒贴钱也要上,打法跟拼多多有得一比,非常疯狂。 所以大家看到了朋友圈里刷屏的ETC,看到了各大社交软件上忽悠你办ETC的网友,这都是上级下令的结果。 短短两年,成都天府大道的绕城高速从一个ETC,一堆人工车道变成了一个人工车道,一堆ETC,足见推进的效率,可大量莫名其妙的事故反倒让我拔下ETC,用起人工车道来。 在大家都不用ETC的时候,我用; 在大家都用ETC的时候,我不用。 当然,最终我还是会用的,什么时候?各种故障被解决的时候。 元旦过后,媒体又曝光高速暗中涨价,引得民怨沸腾。 1月1日,河南一位网友表示,去程收费50元的高速公路,原路返程却收了80元,官方解释是货车变成按轴收费,客车变成按容量计费,收费更人性化了。 这个解释有据可依,但具体条例非常复杂,推行的时候并未公开发布,显然是一种变相涨价。 人们都说ETC是天大的好事,具体好在哪儿呢? 维护公共安全,方便警察缉捕?可司机随时可以取下卡片或者设备,中断识别。 解决拥堵?似乎没见什么成效,到底是疏堵还是添堵,没有可靠数据支撑。 ETC的替代方案有很多,实际效果可能远胜,但被高速公司占住了山头,自然无法推行。 它对约束地方政府有很大帮助,它让利益分配也更加公正,但它并不是解决交通拥堵和降本增效的万能灵药,它只是既得利益者在十万火急之下做出的半成品而已。 但愿几个月之后,这个半成品的完成度能达到90%,那我就可以重新插上ETC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