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小游客写赋表白成都 网友感叹:语文不如小学生 纵图舆以观山河,顿感华夏之辽阔。天府成都,耀于西南。顺江而上,青山环绕,入三峡,出平原。锦官之城,上下三千余年……”暑假里与成都的相约,虽然只有短短5天,但对安徽男孩杨凯帆而言,却是一次文化的碰撞与洗礼。
开学将至,小凯帆与妈妈结束了成都行,回到合肥后,他用一首《成都赋》记录下了成都记忆,抒写了自己对成都的爱意:“一首《成都赋》,聊表成都情”。 这首浩气荡然的《成都赋》有数百字,一经发布,不少网友都惊叹不已,有人为小凯帆的文化涵养点赞,也有网友调侃:“想想自己的古文功底,还不及小学生,语文简直白学了”。 8月21日,他与妈妈以及自己的小伙伴一同来到了成都,这也是他第一次与成都相遇。“妈妈带我去了武侯祠、杜甫草堂、都江堰,还去看了大熊猫,也吃了火锅”。
悠久的历史,扑面而至的文化氛围,让小凯帆很是激动,“这座城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氛围,让我不知不觉爱上了她”。他回忆,一路上看见了司机主动礼让行人,也体会到了成都人给自己指路时的热情。 表白成都 男孩写下《成都赋》 成都之行结束后,小凯帆写下一首《成都赋》,武侯祠、都江堰、杜甫草堂……那些与他有过邂逅的景点,都成了素材。 这是他首次尝试文言文,“我觉得用文言文来写,更能突出成都这座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的不同”。 在小凯帆的《成都赋》中,“商铺栉比”“垂名青史”“吊桥斜颤”等词的运用与描述信手拈来,着实让不少网友惊叹。10岁的小凯帆如何理解其中的意境?为何能准确运用?他说,“小时候,爸爸妈妈就喜欢给我读一些书,有时候听到一些词,我会问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虽然他们也有解释,但我并不能全部理解到,只是通过后来的阅读,如果发现有相同的词出现,我会对比它们出现的语境,然后再慢慢学习并运用,而且我也很偏爱古代文学”。 行走教学 体验比强迫来得好 儿子挥笔写下的《成都赋》,在凯帆妈妈看来,有儿子自身知识的积累,也有文化底蕴与景色给儿子带来的感触。“平日里,他也写诗,我们不会过多干预他的想法,只是存在错误用法时,才对他进行指导”,凯帆妈妈告诉记者,这次小凯帆写的文言文,家长并没有修改,《成都赋》就是孩子对成都最真实的感受。 凯帆妈妈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首先是顺应孩子的兴趣,“他喜欢古生物、喜欢博物馆,也喜欢文学,我们就会找相关的书籍给他读,跟他多交流”。家长也很注意行走教学,“这是孩子阅历的积累”。她说,成都之行的感动颇多,例如司机礼让行人,给孩子留下了文明的记忆,“和专车司机聊天,得知他是地震的幸存者时,孩子第一次说出了对生命的敬畏。用所见所闻让孩子感悟,这样的方式比强迫他学习来得更好”。 对于小凯帆的《成都赋》,有着语文教学经验16年的成都市三十三中副校长陈晓静表示,赋讲究音韵、对仗,也讲究铺陈其事,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而言,已足见其开阔的历史视野和奔腾的笔法。不过,赋是古代一种特殊文体,孩子还需进一步学习,方能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成都赋》
纵图舆以观山河,顿感华夏之辽阔。天府成都,耀于西南。顺江而上,青山环绕,入三峡,出平原。锦官之城,上下三千余年。 成都大美哉,秦时李冰,造此都江堰,引顺岷江,宝瓶流水。吊桥斜颤,能见鱼嘴分流。昔年五神石犀,瑞气祥云,今虽见一,犹足幸矣。千秋之功,李公可与大禹比肩也! 成都大美哉,蜀汉武侯,祠堂森森然,文臣武将立于堂下,仁义玄德端坐正堂,环眼翼德、美髯云长并立在侧。诸葛孔明之像独于后堂,大贤招东风,胜赤壁;空城计,走仲达;五出岐山,力图中原,遂鞠躬尽瘁,可与管仲、乐毅媲美也! 成都大美哉,大唐杜拾遗,避乱城郊,草堂柴门微斜,对一池浣溪秋水,两岸草色仍青,苍松葱翠,如诗圣垂名青史也! 当下成都,川中首府,西南重镇,高楼林立,商铺栉比,海内游客,闲集于此,或品美食,或观国宝,漫步宽窄巷,畅游锦里街,一步越千年,不愧为天府之国,蜀中宝地也! 慢生活带您感受不一样的”慢生活“!!!
私房菜,红酒,咖啡,饮茶,休闲,看书尽在成都慢生活~~~ 慢生活创意小厨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泡桐树街20号附5号
慢生活创意小厨私享热线:1510828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