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黄很暴力”成关键词 普遍有较好收视率
手撕鬼子、手榴弹打飞机、穿紧身裙跳艳舞……近年来,各种“雷人”镜头接二连三地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而日前播出的抗战剧 《一起打鬼子》更是出现“裤裆掏雷”的情节,被网友吐槽 “奇葩无底线”。近年来,频现于荧屏的抗日 “神剧”究竟是艺术创作,还是消费历史和民族感情?
“很黄很暴力”成关键词
盘点这些年来出现的抗日“神剧”,很黄很暴力很脑残成为关键词。
《抗日奇侠》中,铁掌杜大鹏一拳洞穿“鬼子”腹部;《箭在弦上》中,女运动员被奸污后瞬间射死数十日伪军;《一起打鬼子》更是惊现“裤裆中掏出一枚手榴弹”的离奇情节……
在市场需求导向下,反映观众好恶的收视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作方向,多部带有“手撕鬼子”等夸张雷人情节的抗日剧持续热播,也促使更多拍摄者投入其中。据统计,近年来抗日题材剧占到横店剧组的一半以上,一位职业“鬼子”演员吐槽,曾“一天内在不同剧组被打死8次”。
“神剧”竟然还很卖座
《箭在弦上》虽曾被质疑“弓箭如何打败子弹”,却并未影响其“卖座”。据了解《箭在弦上》已跻身电视剧10亿元俱乐部,并曾创下全国卫视黄金档收视率第四的成绩。
抗日“神剧”叫座不叫好,原因为何?记者调查发现,有人认为港台导演集体“北上”执导抗日剧,把抗日剧直接拍成武侠剧、言情剧;有人批评编剧智力低下;有人分析,根本原因是我国电视剧生产机制扭曲,电视剧为追求收视率过度迎合部分观众的低俗口味,比雷、比俗、比变态。抗日剧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
专家:邪风必须刹住
年过九旬的老兵焦福坤说,电视荧屏上都是抗日剧,他从来不看,真正的战争远比电视里演的残酷。还有老兵接受采访时表示对抗战“神剧”非常反感,因为它们把敌人描绘得过于弱智,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浴血捍卫家国先烈的不敬。
有专家指出,历史不是个涂脂抹粉的小女孩,可以任抗日“神剧”随意打扮。对于一个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沉重而巨大代价的民族来说,这段历史更不容戏说,抗日“神剧”之邪风必须刹住。
官方声音
广电总局:进行调查处理
近日,抗日题材电视剧《一起打鬼子》因“裤裆里掏出手榴弹”等“雷人”剧情,引发网络热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昨日表示,总局已就此事展开研究调查处理工作。
据了解,58集电视连续剧《来势凶猛》由山东电视台、北京完美影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摄制。2014年12月颁发许可证。某频道改名《一起打鬼子》后播出。
对于近日网上热炒该剧个别情节“大尺度、重口味”,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对此进行认真核查,认为该段情节确实存在问题,正在抓紧组织重审全剧,将依法依规作出进一步处理。目前,该剧制作机构已被要求暂停发行播出。
盘点神剧
滥加低俗“荤腥”
《一起打鬼子》《边城汉子》
【雷点】《一起打鬼子》中银妹与受伤的恋人棒子相依,牵引恋人的手伸进自己的衣服摸胸;讲述抗战到全国解放湘西剿匪的《边城汉子》中,被下了春药的寡妇黑屋中脱掉衣服,且台词直白雷人。
【点评】在抗战剧中滥加“荤腥”,是低俗文化的潜规则使然。“为迎合低俗需求加入色情、暴力等元素,是影视作品不严肃的表现。”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表示。
罔顾历史真实
《孤岛飞鹰》《抗日奇侠》
【雷点】《孤岛飞鹰》是一部讲述1940年前后的抗战剧,剧中频繁出现的突击车形似蝙蝠侠的“蝙蝠车”。《抗日奇侠》中一名抗日英雄将鬼子撕成两半,有网友吐槽:“若日军如此不堪一击,抗战何需持续8年?”
【点评】抗战剧漏洞频出一方面显示了该类剧部分创作者的粗制滥造,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对抗战史的隔膜。张宝义表示,与历史结合的文学影视创作最应遵守的就是真实性。“抗战剧应承担其传播红色文化和重现历史的文艺职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