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贴-历时五年《风之文章.十二进佤山摄影日记.掸邦的故事》每日更新
历时五年,第十三次次进入佤山
当我打开中国地图,我只走了几条细细的红线黄线黑线。
不过是人生很短很短的一小段旅程,
然而我发现自己低估了这片土地的纵横深广。
我试图去深深的了解一路上走过的少数民族村寨
却发现越了解才越知道自己越不够了解。
因为这段路途中的随便一个村寨,
都值得我花数十天甚至更多更远的时间去慢慢了解。
原始古老的部落、意义深重的民俗人文、茶文化的起源地、平和宁静的村寨……
在这片土地上曾经熟悉却极其平常的那山、那河,那村、那寨....它们所蕴藏着旷古悠远的山水人文都会让人彻底的仰视和敬畏。
众多独具一格的古老民族:佤族、拉祜族、布朗族、傣族、爱伲人、苦聪人.....还有藏在深山里、森林里的村村寨寨,又岂是若干天、若干言语能看得清、说得清......
我一如既往地用自己方式去旅行,我路过很多著名的旅游景区,却不愿意作片刻的停留,
我更愿意循着少数民族的生活气息一路前行,到他们生活着的地方去。
饿了,我沿路埋锅造饭。困了,我在篝火边露营,在村寨里借宿.....
一路走来,不知爬过了多少座山,趟过了多少条河,
不管是享受旅行的那份自由还是承受旅途的艰辛,
心里都燃着那团从没熄灭的火,
为寻找真正生长在大自然中的茶品,
为寻找隐在大荒中苦聪人部落的制茶高手,
更为兑现途经某个村庄曾经许下的承诺,为送去为他们拍下的一张照片,为理想,为信仰,为那一片绝世光亮或一个纯净的眼神,更或为这次不做就再也无法完成的事。
我已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的走走又停停、到达又离开,也记不清走过了多少个小县城小乡镇和村庄寨子,还有多少张温暖的笑脸,多少个帮助过我的人们。
我就这样一路走来,信步游之,回头放眼而望,那山,那水,还有那些美好的人们.....得于道途,无须拥有,却可永生不忘..........
(由于图片文字太多,本帖采取选图和节选日记内容的方式,每日更新一篇)
扫描二维码,关注《十三进佤山》图文直播
.....我们将捐给掸邦几个小学的课桌,文具,还有我上次承诺送给每个村寨每个孩子的鞋放在了掸邦政府安排的地方,
由于当地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阿峰也担心我们进山的安全,于是向他上级申请了对我们的保护....军方派了政法科的几位警察和一个小兵第二天陪同我们去几个村寨.....这样我们也不用担心沿路的各个关卡了。。。。。
于是,带我们领木仓,去靶场学会用几种木仓械.....
节选《十二进佤山摄影日记——掸邦的故事》
刚离开有教堂的南敏寨,又路过这个寺院……这个寺院我很熟悉,第三次路过了,好多小和尚都认识我,见到我也很开心,因为我每次的到来总是带些让他们稀奇的糖果,还有他们一生也许只有一张的照片……
我悄悄进入他们的佛堂,怕惊扰里面,当我第一眼看到眼前的画面时,瞬间触动了……佛堂比较破旧,屋顶一个破洞,正午的阳光直射下来,照在一个小佛童的身上……佛童金黄的僧衣印着这束光反射在墙上,在漆黑的佛堂里,这束光显得格外的神秘……他就那么安静的坐在那,对着我笑……
节选《十二进佤山摄影日记——缅甸掸邦的故事》风之文章
……佛童们久久的看着他们自己的照片,很开心,
这也许是他们一生唯一的照片。
记得好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一条相同的路线我可以反复的走了十二次,
其实,它的意义除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这些民族外,
还有“承诺”的意义存在,
有时,仅仅是为了给这些美好的人们送去为他们拍的照片,
而这些照片对他们有着非凡的意义……
节选《十二进佤山摄影日记——缅甸掸邦的故事》
缅甸掸邦的村寨有信仰基督的,也有信仰佛教的,
他们从小就有着自己的信仰,这个主题贯穿了他们的一生,
他们也经常在自己信仰的神面前诉说困难与挫折,
他们说,要把伤口亮出来才会看见自己的怯懦和偏见……
节选《十二进佤山摄影日记——缅甸掸邦的故事》
……这个落在大山深处的村寨,
恪守着她独有的宁静,只有山涧流水声响不时划破山寨的寂静……
几只鸡在村寨院落间随意走动着,
偶尔打鸣的声音在山谷间回旋良久……
村寨清一色茅草木楼,
让人远远就闻到一种来自大自然的清香……
忙于织布的中年妇女
一切都了无纤尘
不带任何一点外面市井的装饰与庸俗,
山一样幽雅,花一样芬芳,水一样清澈
真实,一切都如此地随意而安。
只有她轻轻摇动着纺车发出的声音,那声音,恍如一位母亲在轻轻哼着一首童谣……在宁静的村庄上空回荡……
节选《十二进佤山摄影日记——做客阿佤寨》
继续!期待更多的分享。精华先奉上
……雨飘过村寨离开了,
留下一抹痕迹轻得像画笔描的雲雾和浑身湿透的我……
这突如其来的雨啊
湿了那远黛的青山
湿了这眼前的村庄
却无法湿透我内心的滚滚红尘……
《十二进佤山摄影日记——做客阿佤寨》
我跟着依娜出了她的竹搂,先前那些光屁股娃娃多数穿好了裤子尾随我出来。屋子里黑暗中那个病男人躺着不动,我见依娜随手抱过一个娃娃坐在了竹楼边,就再没了动静。这时她看上去云淡风轻,无艾无怨。她的眼神在阳光中是那样的安祥平和,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刚毅和坚韧。我想她本会悲苦凄切,她本会萎缩木讷,在别人无助的同情和自身生活负重的情形下慢慢老去,但见这一幕,我知道了,依娜在这劣质的土地上,承受着艰辛却不去感觉艰辛,享受着粗茶淡饭,天长地久,平平安安,还有不离不弃,相依相伴。心无旁鹜地做着一个布朗族女人。她的人生谁说不曾有美丽!
其实,穷人离幸福很近,如同朴素离美很近一样,因为幸福原本就简单。如同眼前的依娜……
节选《风之文章十二进佤山摄影日记》